这家工厂刷新了我们对食品厂的认知
八月的福建烟雨朦胧,正值秋的源头,但依旧阻挡不了有品君的步伐。好在我们运气不错,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没有晚点地到达了此行目的地——漳州。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等称号。而我们这次的主角紫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食品制作工厂就坐落在这里。
相信大部分消费者和有品君一样对这家公司比较陌生,但听了现场陪同人员的介绍后才发现,这家公司简直就是食品行业隐藏的“大 BOSS ”。
紫山集团创建于 1984 年 3 月,至今成立已有 34 年。厂区占地 300 多亩,现下辖 8 个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总资产 3 亿多元,员工 4000 多名,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名列中国罐头工业十强;多次荣获“全国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福建省最佳信用企业”等殊荣。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诚信企业,放心食品”和“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称号。
可见范围内厂房林立,非常大,如果全程参观完需要乘坐专门的电瓶车。到达拉面生产车间的门口时,我们便闻到了浓浓的食物芳香,光是味道就让人垂涎欲滴了。有品君兴奋地想快点进入车间,一览烹制过程。
食品厂有着严格的卫生完全要求,之前去冻干面的工厂时就有所体验了。换衣消毒流程大致相同,在经过脱鞋帽、衣物——脱掉危险物品、首饰——进入风淋室——清洁手部及脸部肌肤——穿戴全套已消毒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工作鞋——消毒等近十道入厂的准备后,我们从充满消毒液的水池上走过,进入到生产区。
一进入工厂,一股茶叶的香味扑鼻而来,一看原来是秘制卤蛋出炉了。鲜卤出炉的配料蛋冒着热气,工人们正在一粒一粒的精心进行检查,从中挑出不符合质量规格的蛋进行处理,合格的蛋就进行进一步的真空包装。
蓝色桶中的蛋是经过工人挑选出的不合格的蛋,一般是直接送到公司食堂处理掉。有品君特意尝了下,口感没有什么不一致。一颗蛋只是因为丑就被默默淘汰了,想想有些心塞。
下一道工序则是汤底的熬制和封包。我们看到一根根原滋豚骨在汤中不断熬煮,听生产线的负责人说,这道工序特别挑选紫山清甜的矿泉水,搭配优质原滋豚骨、生态双胞蘑菇、优质猪肉皮、新鲜的番茄酱、洋葱等食材精心熬煮近 12 个小时,在熬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入新鲜的豚骨,才能取到营养丰富的豚骨浓汤,此时骨汤的香气已经渐渐地展现出来了。
图中的工人正在查看原汤的熬制情况,熬制好的高汤要通过这条流水线和其他配料和调味料混合。
流水线的中间部分由人工加入蘑菇头道萃取液、鲣鱼液、味啉、秘制酱油等日式调料,让原材料充分融合在一起,让汤头的口感更好。
流水线的最后部分就是汤包的封装环节了,紫山的汤包都是用自动化机器进行的封装,有条不紊、等量分装。
这里也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分。询问现场的工作人员得知,传统的即食方便面多采用脱水的干料包。这种带汤的料包对存储,口感,营养要求更高,只有机械化设备才可以保证汤包的口感和保质期。
汤包封装后会来到人工们手上,生产线的负责人说,工人们会对汤包进行按压检查,筛选汤包中是否存在包装不严密或者胀包问题等情况。如果出现包装不严密的情况,工人们会将其挑出,进行返工;若产品包装出现胀包或破损,则会直接将它报废处理。
经过工人们的筛选后,汤包就来带了图中这台机器面前,这是最后一道质检,也是包装前最后的检验。这台机器会对每个汤包进行称重,不够分量的汤包,哪怕只差 1 毫克,都会被无情的“推”出生产线。
我们探厂的时候,有些生产线因为生产工作安排的原因未生产,整个探厂过程大约花了 50 分钟。而在研发人员反复摸索、工人们紧张的忙碌下,再过 12 小时,一批地道的日式风味拉面就要在这里诞生啦。希望这一碗用心制作的地道日式拉面,可以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我们的探厂接近尾声,但是紫山工人还在忙碌的生产着,结尾附上一张“最美笑脸”,紫山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放心食品,紫山的工人们也谨记公司的训导,一丝不苟的“奋战”在生产的第一线,为消费者们把控食品安全,最美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