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传承千年锻打技艺——龙水厨刀
八月的重庆,名不虚传的火炉本炉,对于常年在北方的有品君来说,还是有些小不适应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迫切的心情,下了飞机直接就赶往大足区龙水镇,因为 1200 年来,小五金锻打技艺一直在这里传承着。
虽然厂区外部看起来很普通,但这里可以说是有品君去过底蕴最深厚的工厂了。非遗技艺的代表性继承者四代薪火传承,拥有 27 项国家级专利技术。本次探访的主角“砺刃文武斩切套刀”正是在这里生产制造。
PS: 由于刀具行业特殊的工艺,再加上重庆温度本身非常高,我们探访期间,工厂已经实行了半天生产半天休息的上班制度,为了完成拍摄,工厂特意安排师傅在休息时间为我们展示一道道工序,让我们为工厂的奉献精神点赞。
▲ 砺刃CEO王成春与邓师傅检查刀具
邓师傅在入场前给我们介绍了刀具目前的行业状况。原来,刀具这个行业目前来说还基本是属于半机械半人工作业,每一个环节都有 1 个甚至 2 到 3 个工人。也就是说,每一把刀都是经过了 20 个师傅精细打磨和仔细检查的,有的工艺机械根本做不出来,只能靠老师傅手工完成”。
▲ 主要材料一体刀坯
一进入车间,有品君就发现很多“婴儿级”刀具,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邓师傅花了近 20 年时间改进工艺的成果:精选国内一线企业的不锈钢原材料,通过机械模拟“红热冷锤”技术,经过反复压扎制成刀坯模具的形状。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一步骤,仅仅是这一工艺的改进,就让锻打刀具的产量实现了几何倍级的增长。
▲ 恒温淬火
成型的刀坯要到恒温炉淬火。工人把刀坯放到传送带上,通过对速度和温度的设定,刀坯慢慢加热到 1300°C ,烧红的刀坯会立刻被师傅夹到下一道工序中,这里特别为师傅的工匠精神点赞:由于工艺的特殊性,这个天气师傅们都是全副武装操作。
▲ 锻打拉升
“锻打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背厚、镗空、口薄,经过淬火的刀坯就会经过机器反复拉伸达到 V 型,现在市面的刀都是打锻打的名号,其实很多都不是的,要判断是不是锻打刀,看刀身这个 V 型是不是自然的就可以了”。邓师傅偷偷透露了行业的小秘密。
▲ 水磨开刃
刀具好不好用,就看开刃师傅了,邓师傅说的全手工工序就是指的是开刃。在这里,5 年工作经验以内的开刃师傅只能做第一步砂轮开刃,只有 5 年以上的老师傅才能做二次手工开刃,这是完全靠经验才能累积的,是机械精细化达不到的。
▲ 水磨开刃
由于生产安排,这次没有见到砺刃刀柄生产情况,不过这丝毫不能阻挡我们参观刀柄制作的过程,由衷地感受到这真是一个精细的活儿:工人们反复磨,反复看,确保每一个刀柄都没有毛刺没有瑕疵。
▲ 质检--检测线
“每一道工序我们都设有 QC 每天抽检,每天需要随机抽检 5 次以上,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整个批次会重检,不合格的产品全部回炉重铸”。在成品流动 QC 线上,邓师傅是这样自豪地给我们介绍他们近乎严苛的质检流程。
可能很多小伙伴想象不到,一把刀从原料采购到最终成型大概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而且由于刀具生产的特殊性,不合格率在制造业中偏高,邓师傅也坦言,为了配合有品对品质的要求,工厂增加了对品质的要求,就是要为大家奉献一款传统锻打刀具。
做实体不易,做好产品更难,希望这一款包含匠心精神的刀,可以满足你挑剔的眼光,为你的厨艺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