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格

40余年坚持,我只想做这样一把厨刀

空格

我是邓修建,土生土长的重庆大足龙水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打铁匠。在我 13 岁的时候,作为长子,迫于家境贫寒放弃了学业,从父亲手里接下了这门手艺,成为锻打技艺第四代传人,至今已有 40 余年了。

在这漫长的锻造岁月中,我的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 20 年,我严格按照父辈们传下的技术手工锻造刀具,客人的满意成了我最大的动力,也让我彻底爱上了这个行业。可后来我越来越难产生成就感,因为我一天只能打 4 把刀。

探索的日子总是孤独的,好在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怎么实现锻打刀具量产的同时又提升刀具的美观度,构成了我过往的第二个部分。为此我多次远赴德国、日本考察学习,用了近 20 余年时间研究改进,最终把传统的锻打技艺和现代化生产工艺相结合。

作为和刀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身边经常有朋友问我什么样的刀才是好刀。我一直认为,好刀首先要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其次品质要好,最后性价比要高。当小米有品的选品负责人找到我时,高度契合的理念让我当场决定要为有品做一把这样的刀: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虽然下决定时是感性和直接的,但在研发新品的时候是理性且漫长的。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拜访家庭煮妇(“夫”),和他们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国人对中式菜刀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同时由于传统用刀往往是“一刀在手,厨房我有”的状态,使得很多人在选择刀具方面都比较随便,用久了之后始终会有一种不顺手的感觉。为此,我又特意的研究了中国的菜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

▲ 切胡萝卜片片成纸般薄

 ▲ 轻松斩骨持久不费力

众所周知,中国菜品处理方式一般为:切、片、斩、剁等,我们对原材料加工要求比较精细:丝要细,片要薄,斩剁要流畅,同时我们用刀身拍蒜,用刀背剁姜,习惯用刀把原材料送到锅里,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菜刀所具备的特别之处,这也是很多人用不习惯西式菜刀的原因。也正是这种刀工的差异化让我确定了砺刃斩切组合套刀:文刀为切,武刀为斩,文武结合,烹饪更轻松。

在刀身尺寸方面,我也做了充分的研究,整体 30cm 左右的长度, 9cm 左右的宽度,整刀重量都不超过 1 斤,不管是男士还是女士都能轻松斩骨切菜。同时考虑到国人用刀的习惯,我特别设计了刀柄的鱼肚弧线,使之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选择无害的 ABS 材料更大大提升了刀柄的握感和使用寿命。“这款刀切菜行云流水,斩骨挥洒自如”,这是我试用砺刃之后的最大的感受。

更让人惊喜的是,我完全按照小米精细化要求来完成这款产品,价格只需要 100 多,用砺刃 CEO 王成春的原话来总结这款刀的性价比:“这款适合中国厨房家用的锻打刀,只要保养得当,用上 10 年没话说”。

“坚守传承,不断创新”一直是我做企业的宗旨,我非常感谢现代科技赋予了传统锻打技艺的无限创新可能,同时也非常感谢那些越来越关注匠心的人,正是你们,才让我有了坚持的理由,我始终相信:好产品,好价格,一定会感动到你!

直降
砺刃锻打斩切套刀
锋利顺手,轻巧省力,易磨耐用
79 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