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米科技——从细节开始的极致
2015年伊始的冬末,柴静的一部《苍穹之下》在这个雾霾时不时就会蔽日遮天的华夏大地上,刺痛了国人的神经,而空气净化器也成了如北京这样雾霾重污染地区的刚需家电用品。
然而令人称道的是,小米公司似乎早已有了预见般的,在2014年的12月就推出了小米空气净化器一代并迅速占领中国的空净家电市场。这个由其旗下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开发的空气净化器,既是开启了智米科技的梦想之门,也是改变了智米CEO苏峻人生轨迹的命运之匙。
掌灯者?追梦人!
苏峻先生在加入小米做空气净化器之前,一直在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教学,彼时的他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了。一面为年轻人们的梦想执掌明灯,一面他自己设计的大大小小的创意产品也在市场上有了售卖。但是看到中国市场家电格局的混乱时,苏先生突然觉得是开始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了,不止是些小物件,他更想做些更复杂的产品,更加深刻意义上的好产品。
这个契机在2013年底,曾同为工业设计专业老师的米家生态链CEO刘德先生,找到了他曾经的同行和合作伙伴苏峻,告诉他小米想做一台价格合理但是设计出众的空气净化器。
水到渠成之事,只需能将其事半功倍之人。
恋物与匠心
在一个把“匠心”作为广告噱头的年代,苏老师对于电器、智能产品、各种工业产品的热爱,就显得尤为质朴与纯真。也许是长年作为老师的职业病吧,苏老师的行为习惯上深深地烙下了工业设计师导师才有的那种“恋物”情结。谈吐温文尔雅的他十分喜欢琢磨和把玩各种他十分欣赏的产品。国内的好产品淘完了,就去国外淘换。看的好产品越来越多,去的国家也就越来越多,就像学术交流般的,他结交了许多工业设计圈里真正的匠人,也把从他们那里学习到的经验与自我的这股热忱融入了自己的产品之中。
在智米科技的公司里,工程师们经常会翘首以待他们从全球各处海淘来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高颜值,更有令人咋舌的价格,然而刚开箱,它们就被工程师拿去“大卸八块”了,然后苏老师和大家一起,一面拿着机器的零件,一面开始兴奋地一起讨论了起来,小到这个零件为什么人家会这样设计,大家都会说得眉飞色舞。苏老师自己也承认,公司的大部分成本都花在研发和这种一般企业很少会去做的拆机活动上了,而在其他人力上节省的成本,则把它算到了产品本身。
“让用户花的每一分钱都很超值,才是我们真正要的匠心!”苏老师经常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热爱产品的观点之一。说得深一些,就是是技术的民主化,让产品的呈现形式追随功能,利用简洁大方的设计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关键是让寻常百姓也能用到有品质、有品位的便宜的工业产品。这虽然听起来乏善可陈,但是实际上要做到的话,不知苏老师他们要拆多少次机器,寻找多少家称心的生产商——小到一颗螺丝都要用苹果的供应商,才能做出小米空气净化器这样的产品。就像在为一场维新运动奔走一般,满怀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主义情怀。
把一切细节做到极致
面子活做得好,做个“差不多”先生,那久之产品也会走到穷途末路,连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也不放过,才能带来最好的用户体验。这是苏老师做产品的另一观点。
小米净化器的造型设计十分简洁,外观细节上连通风口的排列组合、孔径大小,都经过精心和细致的推敲,将其精确度微之能力所及,微米甚至纳米。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更是苏老师带领的智米科技团队为其产品赋予的灵魂。
为了保证净化器的进化效果,研发团队在反复琢磨比较了多种不同原理的结构形式后,选择塔式结构而非坊间通用的板式结构;在2代净化器的设计时,更是借鉴了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原理,并将机器送到了绵阳的空气动力学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确保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再如小米净化器内部的塑料腔体的颜色工厂的建议是黑色,但由于考虑到黑色塑料很难判断材料的好坏,加工厂容易用成本较低的回收料来做,很容易作假,最终还是采用了浅色的塑料。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轻工业算是客观条件的限制,根本谈不了审美。苏峻以教师或学者身份在其中也做出过无数的妥协。但他对美国和日本的消费电子和家电市场做了研究之后,认为,那就是一句白话:“我们中国人活得太糙了!”
不是因为人家的艺术或者设计学基础比我们好,而是单纯的大家用惯了好看的东西,市场就很难接纳不好看的了。同样的,在小米空气净化器项目中,他想到的不仅仅是要做一个“好看”的空气净化器。他甚至有些“好为人师”地设想:大家如果看惯了他的空气净化器,那其他“难看”的家电也都用不下去了,全民审美就提升了。
如果在二次元,苏峻大概会被人设为一个“傲娇”的人。他享受着自己的世界的同时,更在努力打破次元的壁,把自己的梦通过手中的产品,传递给世人。